最近我在看《C++语言的设计与演化》(英文名:The design and evolution of C++ )一书。我买技术书,只要有原版的,我基本上都是买原版,宁愿看得吃力点也要买。为什么,就是怕了那些胡乱翻译的中文版,知识没学到不说,还有可能曲解原文,把我往错误的方向上领。那我自己看原文一定就能理解正确?非也,我的英文虽说还可以,但是老实说,比起那些成天译书的人总是要差些的。但是就算我自己理解错误,那也是我自己的事,怪不得别人,但我却不希望别人来误导我。
以前,我对一些有名的学者翻译的书还是比较认可的,语句通顺,用词准确规范,还会顺带纠正些原文的错误,从实际效果看的确能加快阅读和学习的速度。一般性这些人的名字也保证了译文的质量,让我比较放心。但是现在,在这种浮躁的社会气氛下,名人也开始擦烂污了。
就拿我手上的这本《C++语言的设计与演化》来说吧。译者为国内知名学者裘宗燕老师。裘老师译过很多书,在网上评价很高。但是很不巧,我就买过这一本,因此我也只能拿这本书说事。这本书语句还是很通顺的,用词也中规中矩,符合技术书籍的性质。而唯一让我气恼的是他也有名人的通病,喜欢自创术语。大家都知道,技术术语一般都是非正式的一种约定成俗的说法。但是时间长了,大家也熟悉了。一个大家都使用,都熟悉的术语就好比标准,有利于沟通,有利于教育和学习。然而,有部分人就喜欢标新立异,他的想法是什么,我不得而知,也不想过问,但是我最恨这种做法。在《C++语言的设计与演化》这本书中,一些约定成俗的术语,比如构造函数(constructor),类型转换(casting)等都被改头换面。比如构造函数变成建构函数,类型转换偏离愿意更多,变成了“强制”。老实说,我一开始还蒙了呢,当第一次看到这个术语,我在想,C++里面有叫“强制”的特性么?后来下了本原版pdf,才知道是casting。其实,在这里用强制则完全没有理解casting在C++中的意义。类型转换本身有强制转换和非强制转换之分,怎么能一棒打死全叫强制呢。其实这里翻成类型转换或者台湾术语转型都是可以的,至少是让人比较容易接受的。但总的来说,这本书其他地方翻的还行,没有明显的逻辑错误,可能就是这几个地方裘老头犯傻了一次吧。
我见过术语篡改最厉害,翻译的最过火的莫过于翻《UML精粹》第三版的徐家福老先生了。曾有人提到这位老先生的地位,似乎也是中国计算机界的泰山北斗了。不过我对这种一向不感冒,我喜欢看到实际的东西。而我看到的却是一本几乎翻成文言文的技术书,用时下流行的话说,我被雷到了。老先生文学功底自然不俗,但是用来翻译技术书籍,除了卖弄风骚,我想不出其他评价了。当然,里面的术语几乎都被重定义过了,还好老头子没有做绝,把原文单词放在那里,也幸好我比较熟悉,直接过滤中文,看英文,最后实在受不了了,下了本原本,嗯,martin fowler的英文的确不错。
另外要说的就是挂羊头,卖狗肉,也就是俗称的贴牌。我们从代加工行业熟悉了这个词,现在已经引用到翻译技术书籍上头来了。很多书,挂着名人的牌,实际都是别人翻译的。比如一些有名的教授挂名的书,实际上都是其研究生翻译的。这也算是一种潜规则吧。想想这些教授也一大把年纪了,犯得着挑灯夜战,一句一句去翻译技术书籍么。这点稿费还不及人家走个穴呢。不过有些教授还是有良心的,至少最后校审一下,有些就是黑了心,直接挂名就发书了。大家可以想象这个书的质量。我感受比较深的有几本书,barbara liskov的《程序开发原理--抽象、规格与面向对象设计》,bjarne stroustrup的《C++编程语言特别版》等。因为里面都有对原文的曲解和误解。不过这也难怪,我也是对着那几句话反复研究才搞懂作者的真正意思的。对于译者来说,那是有时间限制的,不可能像我那样逐字逐句地去斟酌。另外,这两本书,也是我看过的最难的书。但是,我觉得越是难的书,越应该买英文原版,好处么,自己去体会吧。
说了这么多,我觉得比较好的一个模式是,买本中文书,再下载个英文原版,或者买英文版,下载个中文版。目的就是对于那种不大可能错误的地方花最少的力气,用最快的速度通过。而比较有价值又比较困难的地方,则使用原版来保证质量。这也是我现在使用的模式。
2008年9月30日星期二
名人译书要慎读
发帖者 凌浩 时间: 9/30/2008 03:47:00 下午
标签: 杂七杂八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